close

申城美

原標題:以擔當與情懷描繪“上海二○四○”

熊健在仔細研究規劃報告。趙立榮攝

熊健,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總規處處長。作為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處負責人,她全程親歷瞭《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一2040)》(草案)的誕生。

站在2017年,眺望2040年。

記者在國慶黃金周隨機采訪瞭一些市民遊客,和他們聊上海2016-2040城市總體規劃,也聊他們對上海的感想和展望。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真是無法想象!”

2040年距離當下還有23年,而回溯23年前的1994年,那時候的上海,地鐵一號線剛開通,“東方明珠”還未投入運行,坐飛機是奢侈,浦東尚在醞釀巨變……這樣看來,2040年的上海還“真是無法想象”。

無法想象並不等於無法規劃。城市規劃,旨在為一座城市描繪藍圖、浸染底色、註入溫度,對城市發展發揮重要引領作用。“上海2040”總規便是如此。

“壓力的支撐是情懷,堅強的背後是堅守。一位合格的城市規劃工作者,心裡要住著一座有溫度、有理想的城市,我們今天完成的每一份規劃,將來都會變成這座城市的肌肉和骨骼。”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熊健和同事們把常人難以細數的“無法想象”,轉譯為一份提綱挈領、擲地有聲的規劃指南。

上下千根線、中間一根針

“上海2040”起草編制始於2014年5月6日,2017年1月上報國務院審批。其中1000多個日日夜夜,熊健所領銜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處,全權負責統籌協調工作。

上下千根線、中間一根針,是對秘書處工作的形象概括。對上,承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以及國傢相關部委;對下,指導各研究團隊和四個成果編制單位;橫向,協調市政府40個委辦局和全市16個區;對外,負責大量社會溝通聯絡工作,以及技術保障、法律保障任務。一針穿千線,如何厘清紛繁復雜的工作頭緒,選準工作突破口和著力點,是熊健和她的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

“隻有讀懂、吃透精神,才能把準工作方向。”在秘書處第一次碰頭會上,熊健要求20多位成員完成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領會“五大發展理念”、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城市建設的指示要求。

與過去四次總規相比,最新的“上海2040”亮點不少,頗受關註的有“底線約束、內涵發展、彈性適應”“15分鐘社區生活圈”“網絡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區域空間格局”等關鍵詞,凸顯出規劃編制者的理性與務實。市領導提出“空間留白”要求後,熊健帶領秘書處立即組織學習宣傳,有效凝聚各團隊的思想共識,創新性地提出在城市開發邊界內劃定戰略預留區,為超大城市未來發展留足稀缺資源和戰略空間。巧克力成型機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秘書處開展“總規沙龍”活動,邀請業內專傢權威與“上海2040”編制團隊溝通交流,舉辦近20場專題講座和論壇,新思想、新理念、新視角交互碰撞。

推進重大工作,必須基於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熊健把項目化管理方法運用到實踐中,根據工作職能細化責任區分,量化工作目標、人員投入和成果產出;結合項目時限劃分工作階段、倒推工作節點,設立項目裡程碑;依照各階段成果質量,科學總結經驗得失,優化後續工作。正是在這一管理方法的推動下,各傢研究單位的優勢和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助推編制工作始終沿著預設軌道平穩前行。

身心一統,兼蓄競攀。在各方通力協作配合下,“上海2040”構建瞭“兩規融合、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體系,歸並形成總體、單元、詳細三個層次,有效地將總體規劃的戰略目標和策略逐層落實到區總體規劃、新市鎮總體規劃以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當中。

大傢的城市,一起來規劃

“上海2040”編制過程中,公眾參與的程度、廣度、深度均超乎以往,這樣的探索將為今後公眾廣泛參與城市建設、社區治理帶來更多啟迪。熊健坦言,“開門辦規劃”是時代的要求。公眾素質提升後,對參與城市治理有瞭更大熱情。當然,城市規劃編制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因此公眾參與被分為不同層次。

她介紹,上海首次成立瞭公眾參與咨詢團,直接參與總規若幹重大問題和階段成果的瞭解、溝通和咨詢,反映社會各類群體的意見和建議。15位公眾參與咨詢團成員既有規劃專業人士,也有其他行業公眾代表、居委會書記、街鎮負責人,這樣的搭配保證瞭專業性和社會性相結合。

“規劃的主旨是讓各年齡段市民傾註對城市的感情,城市有機體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就會噴薄而出。”熊健深知,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講好“上海2040”故事,是突破政策性文件“難讀、難懂、難推行”刻板形象的利器;借助新媒體全平臺推廣,是改變政府與市民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法寶。所有這些開放的舉措,就實質而言,都是為瞭讓更多市民知曉、看懂、討論、諫言。

熊健帶領秘書處大膽創新,轉變規劃成果表達形式,將規劃文本、說明、圖集、表格合一,去除繁雜的描述性、研究性、過程性內容,拎出要點,將專業技術內容轉變為政策性文件表達,對公眾讀本中的封面形式、圖紙圖例、文字排版和新媒體界面等細節進行深度整理,做到用一個本子將現狀問題、規劃思路和最終方案連貫表述清楚。

同時,廣泛開展“上海,我的2040”願景調查,對象覆蓋不同國籍、不同職業類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段人群,共收集問卷1.6萬餘份、書面意見3200餘條。對於收集的每一條信息,熊健及時組織編制團隊研究吸納,把群眾的期盼和訴求反映到城市發展目標當中。在市民、專傢和規劃師共同參與的決策機制下,“上海2040”目標願景被設定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站在今天,給城市未來發展定好目標和方向,城市才會朝著目標和方向健康生長。在“上海2040”中,未來上海會變得更加溫暖,就像2016年上海旅遊節主題歌《我們的上海》所唱的那樣:

黃昏的每個街角弄堂從來是溫暖的模樣

孩子蹦跳著聞到瞭飯香遠方的遊子找到瞭故鄉窗外的霓虹都已點上聽見嗎

那澎湃的浦江

……

城市越來越大

我沒有越來越小


原標題:以擔當與情懷描繪攪拌機推薦“上海二○四○”

熊健在仔細研究規劃報告。趙立榮攝

熊健,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總規處處長。作為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處負責人,她全程親歷瞭《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一2040)》(草案)的誕生。

站在2017年,眺望2040年。

記者在國慶黃金周隨機采訪瞭一些市民遊客,和他們聊上海2016-2040城市總體規劃,也聊他們對上海的感想和展望。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真是無法想象!”

2040年距離當下還有23年,而回溯23年前的1994年,那時候的上海,地鐵一號線剛開通,“東方明珠”還未投入運行,坐飛機是奢侈,浦東尚在醞釀巨變……這樣看來,2040年的上海還“真是無法想象”。

無法想象並不等於無法規劃。城市規劃,旨在為一座城市描繪藍圖、浸染底色、註入溫度,對城市發展發揮重要引領作用。“上海2040”總規便是如此。

“壓力的支撐是情懷,堅強的背後是堅守。一位合格的城市規劃工作者,心裡要住著一座有溫度、有理想的城市,我們今天完成的每一份規劃,將來都會變成這座城市的肌肉和骨骼。”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熊健和同事們把常人難以細數的“無法想象”,轉譯為一份提綱挈領、擲地有聲的規劃指南。

上下千根線、中間一根針

“上海2040”起草編制始於2014年5月6日,2017年1月上報國務院審批。其中1000多個日日夜夜,熊健所領銜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處,全權負責統籌協調工作。

上下千根線、中間一根針,是對秘書處工作的形象概括。對上,承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以及國傢相關部委;對下,指導各研究團隊和四個成果編制單位;橫向,協調市政府40個委辦局和全市16個區;對外,負責大量社會溝通聯絡工作,以及技術保障、法律保障任務。一針穿千線,如何厘清紛繁復雜的工作頭緒,選準工作突破口和著力點,是熊健和她的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

“隻有讀懂、吃透精神,才能把準工作方向。”在秘書處第一次碰頭會上,熊健要求20多位成員完成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領會“五大發展理念”、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城市建設的指示要求。

與過去四次總規相比,最新的“上海2040”亮點不少,頗受關註的有“底線約束、內涵發展、彈性適應”“15分鐘社區生活圈”“網絡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區域空間格局”等關鍵詞,凸顯出規劃編制者的理性與務實。市領導提出“空間留白”要求後,熊健帶領秘書處立即組織學習宣傳,有效凝聚各團隊的思想共識,創新性地提出在城市開發邊界內劃定戰略預留區,為超大城市未來發展留足稀缺資源和戰略空間。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秘書處開展“總規沙龍”活動,邀請業內專傢權威與“上海2040”編制團隊溝通交流,舉辦近20場專題講座和論壇,新思想、新理念、新視角交互碰撞。

推進重大工作,必須基於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熊健把項目化管理方法運用到實踐中,根據工作職能細化責任區分,量化工作目標、人員投入和成果產出;結合項目時限劃分工作階段、倒推工作節點,設立項目裡程碑;依照各階段成果質量,科學總結經驗得失,優化後續工作。正是在這一管理方法的推動下,各傢研究單位的優勢和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助推編制工作始終沿著預設軌道平穩前行。

身心一統,兼蓄競攀。在各方通力協作配合下,“上海2040”構建瞭“兩規融合、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體系,歸並形成總體、單元、詳細三個層次,有效地將總體規劃的戰略目標和策略逐層落實到區總體規劃、新市鎮總體規劃以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當中。

大傢的城市,一起來規劃

“上海2040”編制過程中,公眾參與的程度、廣度、深度均超乎以往,這樣的探索將為今後公眾廣泛參與城市建設、社區治理帶來更多啟迪。熊健坦言,“開門辦規劃”是時代的要求。公眾素質提升後,對參與城市治理有瞭更大熱情。當然,城市規劃編制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因此公眾參與被分為不同層次。

她介紹,上海首次成立瞭公眾參與咨詢團,直接參與總規若幹重大問題和階段成果的瞭解、溝通和咨詢,反映社會各類群體的意見和建議。15位公眾參與咨詢團成員既有規劃專業人士,也有其他行業公眾代表、居委會書記、街鎮負責人,這樣的搭配保證瞭專業性和社會性相結合。

“規劃的主旨是讓各年齡段市民傾註對城市的感情,城市有機體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就會噴薄而出。”熊健深知,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講好“上海2040”故事,是突破政策性文件“難讀、難懂、難推行”刻板形象的利器;借助新媒體全平臺推廣,是改變政府與市民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法寶。所有這些開放的舉措,就實質而言,都是為瞭讓更多市民知曉、看懂、討論、諫言。

熊健帶領秘書處大膽創新,轉變規劃成果表達形式,將規劃文本、說明、圖集、表格合一,去除繁雜的描述性、研究性、過程性內容,拎出要點,將專業技術內容轉變為政策性文件表達,對公眾讀本中的封面形式、圖紙圖例、文字排版和新媒體界面等細節進行深度整理,做到用一個本子將現狀問題、規劃思路和最終方案連貫表述清楚。

同時,廣泛開展“上海,我的2040”願景調查,對象覆蓋不同國籍、不同職業類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段人群,共收集問卷1.6萬餘份、書面意見3200餘條。對於收集的每一條信息,熊健及時組織編制團隊研究吸納,把群眾的期盼和訴求反映到城市發展目標當中。在市民、專傢和規劃師共同參與的決策機制下,“上海2040”目標願景被設定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站在今天,給城市未來發展定好目標和方向,城市才會朝著目標和方向健康生長。在“上海2040”中,未來上海會變得更加溫暖,就像2016年上海旅遊節主題歌《我們的上海》所唱的那樣:

黃昏的每個街角弄堂從來是溫暖的模樣

孩子蹦跳著聞到瞭飯香遠方的遊子找到瞭故鄉窗外的霓虹都已點上聽見嗎

那澎湃的浦江

……

城市越來越大

粉狀成型機沒有越來越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vp157th13 的頭像
    xvp157th13

    動動的好康推薦

    xvp157th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